軟件翻譯工具(cat翻譯工具)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軟件翻譯工具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軟件翻譯工具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巴別塔的故事,我們就能對語言不通造成的障礙略知一二。到了現代,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把翻譯這一工作也交給了機器來完成。從一開始的規則主導,到現在的學習主導,機器翻譯工具的演進也經曆了許多次的變化與革新。上次聽說的一個機器翻譯中的「大新聞」,似乎就是橫空出世的 DeepL 翻譯工具 了。不知道為什麽,這款翻譯工具在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們中熱度很高,甚至超過了老牌的 Google 翻譯。看了一圈報道下來,對於 DeepL,大家普遍認為它的翻譯「比較自然」。
已經有一些文章討論過通過翻譯工具翻譯出的文本質量的好與壞。Harvey 發在少數派的文章《2020 年的機器翻譯能用了嗎?》中,作者對三種文本(表達、信息和感召)、兩種翻譯方向(英譯漢、漢譯英)在六家翻譯平台上的翻譯表現進行了詳細且客觀的評價,十分值得參考。當然,過去了一年,可能各個翻譯平台的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是飛躍的改進可以說並不存在。
但是,對於一個非專業的翻譯工具來說,好用的標準,不僅僅是翻譯的準確。我們想要比較的,更多側重在翻譯工具的易用與功能上,也就是說,它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照顧到我們的實際翻譯需求。或許我們還是應該想想:我們為什麽要用翻譯工具?
個人認為,一個非翻譯專業的人士可能在以下三個方麵需要翻譯工具:
學習需求。查單詞、翻譯長難句乃至論文等等,可能與之相關。工作需求。文檔、網頁的大段文字翻譯乃至一些可能需要的編譯工作。交際需求。旅遊、與外國人交流等等。翻譯工具常見的三個場景
從這三種不同的場景出發,結合不同的翻譯工具提供的具體功能以及實際體驗,我們選擇了 Google Translate、DeepL、Apple 翻譯、百度翻譯和有道翻譯進行功能上的比較,結合實際體驗,希望可以為翻譯工具的選擇提供一些參考。
基本項:語言支持與平台支持作為翻譯工具,多語言的支持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盡管我們最常用的可能就是英漢互譯,但是其實各家翻譯工具都是支持多種語言文字的,隻是在支持的全麵程度上有一定的區別。其中,百度翻譯的支持最為廣泛,支持超過 200 種語言的翻譯;Google Translate 則是 108 種。DeepL 是 26 種語言,有道翻譯是 14 種語言,iOS 的翻譯在 iOS 15 測試版中是 11 種。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的語言數量與是否支持互譯,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例如有道翻譯網頁版,僅僅支持從中文翻譯到外語和從外語翻譯到中文,並不支持外語之間的互相翻譯。DeepL 也存在這種情況,有一些語言對的翻譯需要以英語作為中介。
不過,即使是支持語言數量最少的翻譯工具(Apple 翻譯),其 11 種語言也已經覆蓋了聯合國的 6 種工作語言(中、英、阿、俄、法、西),其他工具自不用說,應該是可以照顧到大部分用戶的幾乎全部翻譯需求了。
所有的翻譯平台也都支持自動檢測輸入語言,可能隻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我們才需要手動製定具體的輸入語言。
在平台支持方麵,除了 Apple 翻譯之外的所有翻譯工具都具有網頁端,可以在網頁上進行即時的語段和篇章翻譯。Google Translate、有道翻譯和百度翻譯同時有移動客戶端;DeepL、有道翻譯和百度翻譯還有 PC 上的客戶端,支持取詞等操作。如果在工作流中不想時刻打開瀏覽器窗口進行翻譯的話,客戶端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種翻譯工具的平台支持一覽
常見功能五種翻譯工具常見功能的比較
多語言詞典翻譯工具也可以當做詞典來用。如果你僅在翻譯工具中打進一個詞,那麽由於沒有上下文語境,翻譯工具通常會提供詞典可以供你選擇詞義,或者是直接提供目標語言的釋義。
比如,我查詢 fast 這個詞,在 Google 翻譯、DeepL、Apple 翻譯、有道翻譯和百度翻譯中都可以顯示比較簡明的釋義,告訴我 fast 除了中文「快速」這個形容詞 / 副詞意義之外,還可以作動詞「絕食」講。
Google 翻譯中的單詞定義
不同的翻譯工具,在語言的支持上也有不同。比如,百度翻譯提供英文釋義,但是不能提供俄語的釋義。
文檔翻譯整篇文檔的上傳翻譯功能,隻有 Apple 翻譯沒有提供。在 Google Translate、DeepL 和百度翻譯的網頁端,都可以上傳文檔。此外,有道翻譯沒有在網頁提供文檔上傳翻譯,但是其移動端 app 有這個功能。在 Apple 翻譯中,這尤其不好操作。不過,在 iOS / iPadOS 15 以及 macOS Monterey 中,翻譯被內置成為了係統服務,可以選擇一段話進行翻譯,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功能的缺失。
百度翻譯的文檔上傳功能
Google Translate 的網頁端支持 .doc、.docx、.odf、.pdf、.ppt、.pptx、.ps、.rtf、.txt、.xls 或 .xlsx,但顯然,隻有其中的文本部分可以被翻譯;DeepL 則支持 docx 和 pptx 兩種文件格式的翻譯;有道翻譯則支持在手機上上傳 docx 或者 pdf 格式的文檔,但是必須登錄之後才能夠上傳文件。百度翻譯則可以上傳包括 Word、PowerPoint、Excel 乃至圖片文件。
翻譯後,Google Translate 會以網頁的形式返回翻譯結果;但是 DeepL 則會提供翻譯好的文件下載,如果是免費版 DeepL,翻譯後的文字會被鎖定、不能編輯。百度翻譯會呈現翻譯前後的對比,並且可以高亮具體的句子,不過文檔的導出,目前寫著「限時免費」。
文本的 OCR 識別Google Translate 在增強現實的翻譯方麵,可以說是走在了最前列。其移動客戶端可以支持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拍照與 OCR 翻譯。隻要將相機指向有文字的區域,就可以即時顯示翻譯結果,翻譯結果也會融入當前的環境中,以與原文類似的方式顯示,這可能是它體驗最好的地方。百度翻譯與有道翻譯官的手機 app 也都支持 AR 翻譯,即直接在相機界麵顯示翻譯結果,但是能夠實時進行 OCR 的文字有限(比如,有道翻譯可以支持中英文的 AR 翻譯,但是不支持俄文的)。
下圖原文網頁:BBC News
百度、有道和 Google 的「AR 翻譯」
在配備 A12 Bionic 及以上 SoC 的 iPhone 和 iPad,以及配備 Apple M1 處理器的 Mac 電腦中,即將在 iOS / iPadOS 15 和 macOS Monterey 中發布的實況文本功能也將能夠識別拍攝文本並提供係統全局的翻譯功能;但是相比 Google 的增強現實翻譯,體驗還是要差一些。但從另一方麵來說,更新之後的 Apple 翻譯可以直接翻譯相冊中任何圖片中被識別到的文字,所以也是十分強大的。
對話交傳與轉錄翻譯除了 DeepL 外,其他四款翻譯工具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主要語言的對話交替傳譯乃至篇章的轉錄翻譯。Google Translate 的 app 中,你可以選擇直接進行對話,或者是打開轉錄功能,把別人說的一段文字實時翻譯成自己想要的語言。
iOS / iPadOS 15 的 Apple 翻譯以氣泡的方式顯示對話,並且可以自動識別當前說話的語言是哪一種,這一功能也支持 Apple 翻譯可以翻譯的所有語言。有道翻譯官和百度翻譯在對話交傳和轉錄翻譯功能上也大致類似。這一功能能夠方便與講不同語言的人溝通交流,所以還是十分實用的。
四種翻譯軟件提供的轉錄翻譯功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翻譯方式相比手寫輸入,因為涉及到語音識別,所以準確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目前來看,幾家翻譯工具的中英文語音識別都難以做到完全準確,因此這項功能的便利也的確打了折扣。在語言支持方麵,也以 Google 翻譯為最多。
多語種輸入方式世界上的語言使用許多種不同的文字,我們並不想每次翻譯的時候,都去係統設置中添加鍵盤。Google Translate 可以利用網頁端的軟鍵盤進行多語言輸入,在移動端也提供了可以自動識別多種語言的手寫輸入方式。這在需要翻譯日語、韓語和漢語的時候極其方便,但是可識別的語言遠不止這三種。
Apple 翻譯也提供了類似的功能。即使沒有在 iOS 係統中添加對應語種的鍵盤,在翻譯 app 中選擇語言之後,適合輸入該語言的係統鍵盤也會自動彈出。
對應需求……翻譯是否準確,在進行人工的翻譯時自然是無比重要的。但是,以機器翻譯目前的水平,準確難以達到 100%,而翻譯後文本的自然度更是難以保證。《2020 年的機器翻譯能用了嗎?》一文已經提到,「(翻譯工具)到底能不能用?怎麽用?用了之後能不能直接拿譯文去用?——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取決於你的需求。」
回到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非專業的翻譯需求通常有三類:學習、工作和交流。其實,在這三種需求下,我個人認為,其實追求機器翻譯“準確和自然”本身的意義並不很大。以目前的機器翻譯水平,隻能是一種輔助,用對了或許可以提高效率,但是絕對不能濫用。
如果你需要用翻譯工具學習:如果翻譯工具是你學習英語乃至其他非通用語種的幫助工具,那麽幾乎所有翻譯工具都提供的多語詞典功能的確能夠幫到你。在這個方麵,我想 Google 翻譯可能做得最好:它能夠根據單詞的詞類對釋義做簡要分類,釋義也足夠簡明和準確。
而如果你需要利用翻譯工具看論文,那麽我並不推薦使用翻譯工具直接以上傳整個文檔的方式進行翻譯。首先,論文通常學術較強、術語較多,大多數機器翻譯平台都隻能處理通用型文本,對術語較多的情況絕對是難以應付;其次,學術論文的寫作方式也決定了你的閱讀不可能麵麵俱到,而是對重點攻堅克難,所以對整篇文檔進行翻譯耗時耗力不說,也可能影響你理解的結果。我認為,比較正確的方式是,可以把論文的部分內容輸入進去看個大概的翻譯,如果需要精細研讀,再對原文進行仔細研究。如果原文實在難以理解,則應該谘詢老師或者其他專業人士。
比如下麵這一段文字:
In 1957 Robert Lado claimed that individuals tend to transfer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orms and meaning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 both productively when attempting to speak the language and to act in the culture, and receptively when attempting to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as practised by natives (p. 2).
DeepL 的翻譯是:
1957年,羅伯特-拉多聲稱,個人傾向於將其母語和文化的形式和意義以及形式和意義的分布轉移到外國語言和文化中--當試圖說該語言和在該文化中行動時,是生產的,而當試圖掌握和理解本國人所實踐的語言和文化時,是接受的(第2頁)。
Google Translate 的翻譯是:
1957年,Robert Lado聲稱,個人傾向於轉移形式和含義,以及他們母語和文化的形式和含義分布到外語和文化 - 試圖說語言並在文化中行動, 並在試圖掌握和理解當地人實踐的語言和文化時接受(第2頁)。
這裏,如果是進行較長段落的翻譯,那麽我推薦 DeepL。DeepL 翻譯的準確和自然度都較高,界麵使用簡單,盡管免費版有 5000 字符的限製,但是基本夠用。上麵舉的例子,也是如此。Google Translate 不僅有漏譯的問題,也不夠自然。其他的平台中,百度翻譯因為有一些專業領域的文本訓練集,可以針對某些專業文本進行優化,值得嚐試。
DeepL
如果你在工作中偶爾用到翻譯:翻譯工具最令人工翻譯無法企及的一點,就是大批次的翻譯都可以在幾乎瞬間完成,同時準確能夠達到及格的水平。機器翻譯後再進行人工校對,有時候不失為一種提高效率的方式。一些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簡單、文風一致但是非常大量的公文,可以使用機器翻譯進行統一批量的翻譯後再校對。
如果在工作中偶爾需要對文檔或者網頁進行翻譯,那麽 Google 翻譯和 DeepL 可能都是比較好的選擇。Google 翻譯可以在網頁上傳文檔,同時也可以直接進行網頁的翻譯,並且以高亮的形式顯示原文。DeepL 盡管沒有網頁插件,但是翻譯質量可能比 Google 翻譯要好。此外,Apple 翻譯也內置於 Safari 中,如果你用 Apple 設備閱讀外文網頁,也可以用來翻譯,但是支持的語言較少。
Apple 翻譯後的少數派網頁
如果你在交流中需要用到翻譯:如果是在交流中需要用到翻譯,我想 Apple 翻譯和 Google 翻譯應該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問題。此外,有道翻譯官和百度翻譯的對話功能也很實用,但是語言支持比較少,也不支持語言的識別,需要一直操作手機才能使用 —— 盡管涉及中文的結果說不定會更好一些。
幾種 app 的雙語對話
Apple 翻譯和 Google 翻譯的對話功能都可以自動識別兩種語言,並且實時把翻譯顯示在屏幕上,說完後也會將文本轉換成語音讀出來。這在交流中會更方便一些,因為不用同時操作手機。對話一般比較日常,所以翻譯的準確一般尚可;如果翻譯的結果令雙方難以理解,那麽可以試著換一種說法繼續。
寫在最後綜合而言,我們還是認為 Google 翻譯功能最為強大,體驗也最為優秀,但是在翻譯的準確度和自然度上的確飽受詬病。其次,有道翻譯官在其 app 和網頁上的搶眼表現,以及涉及中文翻譯的準確上也的確十分令人滿意。DeepL 或許在進行各類翻譯時能夠更好地整合原文意思、以更自然的方式表達,但是功能上的確有所欠缺。Apple 翻譯被整合進了 iOS / iPadOS 乃至 macOS,無縫切換的體驗可見 Apple 在生態方麵的優勢,但是其他平台中完全沒有使用的機會,它即使優秀也似乎有些有勁使不出。百度翻譯聲稱 200+ 種語言的翻譯水分幾何很難說,其移動 app 也比較臃腫,但是它是今天測試中唯一一個擁有不同領域專業文本翻譯功能的翻譯軟件,網頁端的體驗也不錯。
此外,我們試著避開對翻譯的準確的討論去了解翻譯工具的具體功能,但是卻發現翻譯的準確可謂是「房間裏的大象」—— 隨著各個翻譯軟件的功能日益趨同,其翻譯結果的品質似乎變得重要起來。然而,目前的翻譯軟件都隻能做到一定的準確和自然,在當下強求翻譯軟件「信達雅」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因此,我們建議你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具體需求來選擇翻譯軟件,我們今天得到的結論僅供參考。或許真的會有機器翻譯代替人工翻譯的那一天,人類也真的能夠建成通天的巴別塔;但是,那一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1 留言